1919年,台灣爆發虎列拉霍亂大流行,義大利珠寶商阿爾貝托為逃避這場災難,帶著年僅16歲的台籍幫工兼學徒的蕭四海離開台灣,回到阿爾貝托先生的故鄉維琴察。 這座城市位於威尼斯西方約60公里處,不僅歷史悠久,同時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工藝之都。
在那裏,折服於安德烈亞•帕拉弟奧 (Andrea Pallodio, 1508/11/30~1580/8/19)等文藝復興大師的美學素養,蕭四海開闊了眼界,決定要好好學習,希望這些美麗的事物,有一天能借由己手,在自己的家鄉重現。
蕭四海學成之後回到台灣,一生都以維琴察的工藝精神自我期許精益求精,希望有一天能創造出兼具世界級頂尖工藝及台灣精神特色的珠寶。人生總有落幕時,1998年,95歲的蕭四海在臨終前把一個親手鑲製的鑽石墜子交給了他的孫子說:「我終於找到讓鑽石代替我說話的方法了! 這鑽石墜子中藏著我最感激的一個組織的英文縮寫;若你將來有兒子,希望你用這字作為他的英文名字,讓這名字持續流傳。」
數年之後,會說話的鑽石之秘終告破解。 蕭四海的孫子,才在無意間打開了他專用的鑽石燈具時,發現晶瑩璀璨的鑽石墜子上鑲著"AnyCan"的英文字樣,並且在他塵封已久的筆記中,找到一頁泛黃紙上的紀錄 "AnyCan"(在神凡事都能)
至此蕭四海的孫子終於明白,"AnyCan"這幾個字所代表的就是從帕拉弟奧大師及他一眾的學生以來所傳承的「維琴察不朽的工藝之魂」。 於是他拿起筆,在手札的最後一頁,寫下對蕭四海的懷念,以及其一生所追尋的工藝境界《璀璨一瞬間,故事永流傳》.!